光山縣,北枕淮河水,南依大別山,地處豫東南、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,面積1835平方公里,人口93萬,轄23個鄉鎮(街區)、364個村(社區),是中央辦公廳定點幫扶縣。
光山是歷史古地。有文字可考證歷史4000余年。周為弦子封國,稱弦國。隋文帝開皇十八年(598年),更名光山,沿用至今。是司馬光的出生地、“司馬光砸缸”故事的發生地。境內的凈居寺是佛教天臺宗的始祖庭。光山是紅色土地。屬大別山革命老區,是我黨重要的建黨基地和大別山精神的發祥地之一。是鄧穎超的祖居地,是“千里躍進大別山”時劉鄧首長和中原黨政軍機關的主要駐地,是紅二十五軍長征的決策地,誕生了紅四方面軍、紅二十五軍、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,走出了錢鈞、尤太忠、萬海峰等開國將領。光山是交通要地。寧西、京九2條鐵路,滬陜、大廣2條高速,有2個火車站、5個高速出口,3條國道和6條省道縱橫穿越縣境,三小時可達鄭州、武漢、合肥等省會城市。光山是文化厚地。素有崇文重教的傳統,元代狀元龔友福和清代名宦鴻儒胡煦、胡季堂父子久負盛名,當代文圣常、晏甬、徐庶之、涂又光等學界泰斗名聞遐邇。光山花鼓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代表劇目《夫妻觀燈》于1953年到中南海匯報演出。是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,高考成績多年位居全省前列!按髣e山黨課別樣紅”主題黨課生動鮮活,廣受好評。光山是生態福地。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、全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、中國天然氧吧、中國氣候宜居縣等,水資源總量8.6億立方米,林木覆蓋率45.9%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,“光山藍”享譽中原。
2019年9月17日,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光山縣考察調研,叮囑老區群眾“發揚自力更生、自強不息的精神,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,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!笨倳浀囊笠髧谕惺冀K響在耳畔、記在心間、落在實處。近年來,光山縣錨定“美好生活看信陽、紅色光山走前列”的奮斗目標,全力實施“七大行動”,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、全國產糧大縣、中國羽絨之鄉、中國名茶之鄉、中國油茶之鄉、國家衛生縣城、省級文明城市等稱號,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、河南省第一批鄉村建設示范縣創建單位,縣域發展蒸蒸日上、城鄉面貌煥然一新、政治生態山清水秀,正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、全面建設富裕文明紅色光山的康莊大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