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馬光(1019年-1086年),字君實,號迂叟,漢族,生于光山,有“司馬光砸缸”的美談傳于世間。世稱涑水先生,北宋史學家、文學家,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《資治通鑒》。先后從政48年,官至宰相。歷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贈太師、溫國公,謚文正。
蔡毅中(1548-1631)明光山(今屬河南)人,字宏甫,號濮陽,人稱中山先生。萬歷進士。
胡煦(1655-1736年),字滄曉,號紫弦。光山南向店人。勤奮好學,博覽群書,善寫文章。常潛心鉆研《周易》,造詣頗深。經引薦,自陳所學于康熙,后屢被召見,見卦爻中疑義,命畫圖以講解,甚得康熙賞識,夸其為“真苦心讀書人”,隨即被提升為南書房檢討官。1716年(康熙五十五年)擢升為鴻臚寺卿。
胡季堂(1729—1800),胡季堂,字升夫,號云坡,光山人。胡煦之子。先后任山東巡撫、太子少保、兵部尚書等。嘉慶三年(1798年),授直隸總督,賜孔雀翎。翌年,加封為太子太保,首劾乾隆寵臣大學士和珅二十條大罪;和珅被誅殺抄家,其家儲存的米麥雜糧1.16萬石被沒收,十分之八撥給文安縣,十分之二撥給大成縣,以救水災饑民。為政清廉,深得嘉慶賞識。
喻時,字中甫,號吳皋,又號海上老人,河南光山人,明嘉靖十七年進士。歷任吳江縣令,御史,累遷右副都御史總理漕運,總督三邊協理戎政。
鄧穎超(1904-1992),女,河南光山人。中共黨員,周恩來總理之妻。歷任全國婦聯副主席、黨組副書記、名譽主席,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,全國政協主席。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、政治家、著名社會活動家、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,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,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。
鄒善芳,1912年生,河南省光山縣雷堂鄉劉家沖村人。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,歷任河南省軍區商丘軍分區司令員,河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,河南省軍區南陽軍分區司令員。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,榮獲二級八一勛章、二級獨立自由勛章、二級解放勛章。
呂清(1915—2010)少將,原名呂繼才。河南省光山縣人。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。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先后任高級炮兵學校副政委,松江軍區副政委,黑龍江軍區副政委,沈陽軍區工程兵政委,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政治部主任,農墾部副部長。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。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,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
晏甬,又名晏子述,1916年生,晏河人。1933年,入開封河南高中讀書。1937年高中畢業后,參加河南巡回話劇三隊,投入抗日救亡運動。先后任中國戲劇學校校長,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、黨委書記及戲曲研究院副院長,中國歌舞劇院院長,教授。
尤太忠(1918.12~1998.07.24),河南光山人。中共黨員。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,上將軍銜。大專學歷。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,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。先后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、成都軍區司令員、廣州軍區司令員。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,中國共產黨第十屆、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,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。
萬海峰(1920.09~ ) ,漢族,河南光山人。1920年9月生,1933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。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先后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、成都軍區政委。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、十三大代表,中顧委委員。第五、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,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。1998年7月被授予2級紅星功勛榮譽章。1998年9月離休。